尤其是當你后續的面霜是那種以封閉型保濕為主的產品時(大量的油脂或聚硅氧烷);尤其是對于干性皮膚。從吸收角度講,雖然皮膚是親油但不親水的(也就是油質成分在皮膚表面更容易滲透),爽膚水也不會滲透到很深層的皮膚,只是停留在外面的角質層而已。但一個被沁潤的、水合度高的角質層,卻對后續產品的吸收有著正面積的作用。從膚感角度講,在已經被潤澤過的柔軟的皮膚上涂面霜,與直接在干燥皮膚上涂面霜,舒適感真的差別非常大,這個真是自己試試看就知道,我們不和沒有一手護膚體會的童鞋抬杠。
也許是被“補水”這個概念引導,與“爽膚水無用論“相對的,就是有一些(也許是很多)菇涼特別愛砸爽膚水,一條產品線中,愿意花錢買的就是那瓶水,寧可花1000塊買一瓶水,也不愿意花800塊買一個精華。不建議你們花重金砸一個爽膚水,“90%都是水”這件事也確實是真的,這個沁潤角質層的效果只要是水,都能做到,更多功效還是應該交給后續的精華產品。與其選一個成分表花里胡哨的爽膚水,不如把挑選角度轉到“成分單純,安全”上,尤其是當你的后續產品是含有大量活性成分的功效性產品時。每天往自己的臉上堆砌上百種成分,其實是一件高風險的事。
比如我自己,常年就是用各種大噴或花水做爽膚水,雖然各種高價的精華水也會用,但都屬于偶爾嘗鮮了。